除夕守岁、春节拜年这些传统背后有哪些妙趣横生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随遇而安xj 于 2017-1-17 09:28 编辑年终将至,离过年也不远了,小编先在这儿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新年新气象。大年30除夕夜我们要守岁,春节期间贴春联、放鞭炮等等,那么春节是何人定下的?这些习俗又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春节的历史其实春节的真正确定是在1913年,并没有悠久的历史。
1912年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总统,他提出要有新的气象,不再用老的农历,改用公历,改为元旦1月1号这一天过年。但是,老百姓这么多年形成的传统怎么可能愿意改呢?于是1913年过年,老百姓依旧是正月初一过新年。袁世凯成了总统后,文化部门官员就建议既然一年分四季,就定4个节气,正月初一为春节、端午节为夏节、中秋节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袁世凯考虑到后三个是汉族的节日,现在都中华民国了,要讲究全民族的和气,于是就留了一个春节,春节就正式确定了。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都是过年,除夕春节为岁末年首,被视为高潮,民间都要进行扫尘、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守岁、拜年等活动以除旧迎新。习俗的由来上古时期有这么个猛兽叫“夕”,平时喜欢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等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想开开荤,就晚上出来吃人。为了不在每年的最后一天给猛兽吃了,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晚上不睡觉、聊聊天、磕磕瓜子,就是守岁。等天亮了,这“夕”就走了,人们熬过了这一晚,当然相互见面就表示祝贺,这便是拜年。但是总这样也不是个事,于是人们找到了一个神仙叫“年”,请他帮忙,这个神仙就让村民将“夕”赶出村子,好用雷电将它杀死。这猛兽害怕动静,神仙给村民鞭炮,它受到惊吓就会跑出来。为了纪念神仙帮他们除去猛兽,人们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放鞭炮。《山海经》提到有这么座岛,岛上净是金山银山,还有棵桃树,大树旁边有个门,两个神仙神荼、郁垒看守着,他们是保护人类平安的。为了祈福,人们用桃木刻成两个神仙挂在门上,桃符是最早的春联。后蜀有个国王叫孟昶,他觉得门上就刻两个人没意思,作为文化人得有点不一样的东西,于是写下了上下两句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福到临门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疑心病重,总觉得有人要造反,于是派探子去打探打探谁要谋反。有些功臣如果他明杀容易坏了名声,就让太监晚上在要杀的人的门上贴个“福”字。谁料这皇后宅心仁厚不想他杀人,就派太监去安排老百姓都在门上贴个“福”字,好让他分不清要杀谁,朱元璋见此状况十分气愤,这时他意外发现有一家“福”字贴反了,正好这气没处撒,就下令捉拿这一家人。皇后随机应变说这“福”字贴倒是有意的,意味着福到了,是皇上带来了的福气,表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应当重重有赏啊。
春节就是发红包跟收红包的时候 南山下 发表于 2017-1-17 10:23
春节就是发红包跟收红包的时候
你是发红包的呢还是收红包的呢: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