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子 发表于 2014-5-3 05:48

“指路歌”与我们的丧葬文化比较

本帖最后由 小山子 于 2014-5-3 05:49 编辑

                                                      “指路歌”与我们的丧葬文化比较
   有纸媒爆料,贵州梭嘎乡高兴村苗寨一种别具一格的“指路歌”,是一位替刚刚死去的人“指路”的老人唱的歌,是正宗的灵歌。是让“通灵人”以亲切平和的语态对死去的亲人指引道路。一点没有悲伤的“你怎么就狠心丢下我们走了呢”的哭丧悲切,而是坦然地告诉他“你终于回到了你祖先居住的地方,与他们会面了”。“指路歌”一般包含首先“辨认与呼唤”同龄人与死者通报姓名、打招呼,确认对方身份;然后给酒给肉“诱导”他上路;紧接着“说服”人死不能复生,也不要思念活着的妻儿亲友了;再后就“唤起记忆”,唤起他对死去的长辈们的记忆,便于取重返其怀抱;这样之后,就“指点迷津”,告诉他黄泉路上的“花果”是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化身,不要摘取,迷人的花儿可能是其子孙;最后“安慰”,那路途上的雷鸣是给你送行的礼炮,那乌云是亲人的泪水。这种平和看待生死的理念,令人惊奇的是它体现着大道归一的道理。大道依于物,万物存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因舞引情,情由心生,由情及理,合理就合于道。道始于心而归于心,是人对万物之理的参悟结论。还值得一提的还有,那儿的小孩出生,就给他种一棵树,直到他寿终时才看来作棺木。这是否有着一种原始的生态理念?少数民族生存在穷山恶水的环境里的居多,他们祖辈父辈懵懂意识到植蔽率意味着一个部落是否可以在这儿长期生息繁衍。

   我们也有“视死如归”的成语,但是生者对于死去的亲人,却极难有真正的“如归”认知。由于对死者逝去的遗憾至极,会扑在棺椁上嚎哭:“你怎么就狠心丢下我呢?……”边说边唱,如泣如诉,确实撕心裂肺了。为啥如此哀切?恐怕这与现实生存也不无关系。
   人们常说:“哭着从母腹坠地,哭着撒手人寰”,概括人的来与去都是含着泪的。来时的哭,表示不愿意来人世受苦难;大去时落泪,是有许许多多遗憾和牵挂,不忍离去吧?这么灰暗的生死总结,消极成分确实重了点,仅有的积极成分是对逝世亲人心理的示现,令人永远有慎终追远的情结,不会数典忘祖。
    民族弟兄说死去后回到了祖先居住的地方,那是一种回归与团聚。我们却认为从此“阴阳阻隔两茫茫不说,而且先死的先人们耶早已经过阴遭地府审判,或转世投胎了,或变牛变马了,或堕入十八层地狱了,而且过奈何桥,和孟婆汤后就再不认识故土与亲人了。由于死者要在阎罗十殿一一过堂,所以生者在“转十王”道场时,大肆行贿阎罗十殿长官。“大开五方”依然在提交“身份证明档案”时,也尽力行贿五方神祗,典型的一种行贿葬俗。

    缅怀我们的死去先辈、亲人,表达存者的哀思,诉说他们生前的苦难与坚毅、业绩与辛勤,抒写存者如何永不忘怀,激励后人完成未竟的事业,都无可厚非,唯独那种“道场”程式里的行贿,让人迷惑不解,连身后也得“行贿”,岂不是天经地义了?

王富升 发表于 2014-5-4 21:33

好文字!

平昌文艺 发表于 2014-6-7 19:36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指路歌”与我们的丧葬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