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重庆老人难忘第二故乡——巴中通江
1942年,重庆人张英吉来到通江县工作,一年后的一天,他在流动摊贩处买了一张通江县城的照片,然后好好保存当做纪念。之后,他离开通江,先后到了重庆、贵阳等地工作。如今,张英吉老人92岁了,两鬓斑白的他依然忘不了年轻时工作过的地方。最近,他写了一封信将这张老照片寄给了通江县委宣传部。老人说,他对通江这片热土充满眷恋,趁着身体还算硬朗还想再回通江看看。17岁到通江县工作买下一张照片珍藏70多年
1940年,15岁的张英吉在重庆跟着老师学习了财务知识,想着以后做一名会计挣钱撑起经济拮据的家。由于张英吉学历不高,在重庆本地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会计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亲戚介绍他到通江从事会计工作。1942年,17岁的他从重庆来到了通江,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我在通江主要负责给人做财务报表,这一做就是三年……”昨日,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了远在贵阳的张英吉老人。老人说,到通江工作是他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初来乍到,认识的人少,还不适应,时常会想念远在重庆的父母。后来同事朋友在生活和工作上都给予了他很多关照,渐渐地他喜欢上了这里。
在通江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张英吉先后在通江县土地陈报办事处(璧山坡璧山寺内)和通江县田斌管理处做过会计。“我很喜欢通江,想拍照片留作纪念,可是那个时候县城还没有照相馆。”张英吉说,1943年的一天,他看到一个摊贩在卖通江县城的照片,于是立即将这张照片买了下来,珍藏至今。
眷恋写信将老照片寄回通江趁身体好还想回通江看看
在通江工作三年后,张英吉回到重庆工作,后来辗转到了贵阳,在贵阳财经大学任职副教授。如今张英吉老人92岁了,退休多年。在一次整理旧物时,这张通江的老照片勾起了他的回忆,于是他决定写封信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寄回通江,“通江县是我步入社会工作的第一个地方,如今耋耄之年,记忆犹新,怀念不已……”老人说。
7月24日,通江县委宣传部收到了这封信件。信件里附带了这张老照片,字里行间,张英吉对通江的感激和眷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想通过这封信和照片,感恩这个曾经待过三年多的地方,在他的心里,通江就是第二个故乡。
张英吉老人说,他现在虽然远在贵阳,可是仍然牵挂着通江的一切,通过电视、网络,他总是想知道更多关于通江的新闻。不仅如此,他每年还会特地买一些通江特产黑木耳、银耳等。总之,与通江相关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很亲切。“现在身子骨还算硬朗,还想回来看看通江的变化。”来源:凤凰新闻
吃水不忘挖井人 大情怀
怀念不如相见
时间是个好东西可以沉淀很多东西也可以装很多回忆…
想见不去怀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