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格 发表于 2014-5-11 13:54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 《家常》观后感

1、到四川去才能知道泡菜的意义,眉山的泡菜坛子,让我想起白露,那也是“白露”的家乡,我想,如果“白露”看到了这集,我会不会闪过她的脑海。
2、饸饹,想起外婆,那个架起饸饹床子的灶台,连同那个安详的院子,都因为外公、外婆的相继离世而日渐荒芜。3、枣花馍,想起奶奶,这个只字不识的女人,养育了四个孩子,做的一手好饭,针线活更加出众,给家里做布鞋,绣鞋垫,现在柜子里还有一双,舍不得垫,因为太好看了。
4、学小提琴女孩那一段,有个细节,一定是刻意留下的:在拥挤的饭桌上,通过两个菜之间调换位置,把红烧肉换到了女孩的面前。
5、如果有一天我离开北京了,一定有一个理由,我喜欢做饭,但无法在如此高房价的城市为自己买一个大大的厨房。
6、每周五,看舌尖的时候,是我最想成个家的时候。
7、当然,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美食节目,而更像是一个有食物引出的,视角更广的纪录片。
8、还有一个应该也是刻意没有剪去的细节,梦露的母亲在她临产前,脸上挂着一丝担心和心疼,嘴里用四川话念叨着“痛得很,痛得很。”
9、本季第二次回锅肉配着青椒,完全不对路。
10、从中国人对孕妇、产妇的关爱来看,中国人应当是无比珍惜和尊重生命的,但可能因为我们确实缺乏信仰,导致我们只求能安稳地活着,鲜有对灵魂的关注。
摘选了几句很好的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家常》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如同传授母语,母亲把味觉深植在孩子的记忆中,这是不自觉的本能。这些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即使走得再远,熟悉的味道也会提醒孩子,家的方向。”
“宝宝不害怕,妈妈不害怕。”
“人类组织家庭,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合理地生产和分配食物。正是这些人间烟火,让家庭组织更加紧密。尽管千门万户的家常美味各不相同,但有位作家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下面是本集最甜的一个微笑:

来自苹果客户端

雨帘 发表于 2014-5-11 15:20

我也看了舌尖,不错哟!

djshop86 发表于 2015-2-26 11:04

看点很多

佛头山主持 发表于 2015-2-28 13:53

仔细看了下 确实不错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 《家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