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遭丢包诈骗 巴州一老人蚀财9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类侵财案件中,老人们更多的成为受害者。据警方介绍,巴州区曾有一名老人,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两次被骗子以丢包诈骗的手法骗走现金9万元。警方表示,侵财案件一旦发生,一般很难追回损失。市民只有提高防范意识,才是对付各类侵财案件的有效手段。市民也应该了解一些必要的防盗、防骗技巧。
两次遭遇丢包诈骗 老人被骗9万
巴州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吕易介绍,在警方查办的诸多侵权案件中,有两个案子令民警哭笑不得。
在去年和今年,巴州区有位老人分别在同一个诈骗手法上上当,被骗走现金9万元。老人去银行取钱时,被骗子盯上了。老人输入密码时,骗子将密码记下,同时还记下了老人在柜台签字时的名字。当老人走出银行,骗子热情地和老人打招呼,直接称呼老人的名字不说,还自我介绍是老人的侄子后辈。老人很快和这个热情的“后辈”攀谈起来,当两人一起经过一个小巷时,前方经过的路人恰巧掉下了一个钱包,两人捡起一看是厚厚一摞钱。接下来的套路很常见了:“侄子”主动要求得一小部分,要求老人给他一点钱就行了。在老人拿钱包的过程中,他的银行卡被骗子轻易得手,由于此前密码已被骗子掌握,骗子毫不费力就取走卡上的钱。而老人拿回去的,不过是假钞假首饰等物品。去年和今年,老人两次遭遇丢包诈骗,先后被骗走2万元和7万元。目前,巴州警方还在全力侦破此案。
别信天上掉馅饼 一些防骗技巧要学会
“这类案子都有一个共性,骗子往往营造一个捡便宜的机会,让受骗者窃喜还不给其他人透露。”吕易说,骗子们就是抓住了一些人爱贪小便宜的心态设置骗局。
“不少案子中,受害者误以为自己捡了便宜,连家人也不告诉。”吕易说,如果意外遇到“好事”,比如几万元就可以买一辆豪华汽车的事儿,不相信则罢,信则要和家人、朋友商量下。如果听到对方说“这样的好事不要给其他人说”时更加要警惕。遇到这些“好事”千万不要轻信,要冷静的多找人商量,还要多方查证。
在财物防盗方面,警方建议市民不要在家里存放大额现金;银行卡密码不要用自己的生日,如果自己装有身份证和银行卡的钱包遗失,那么别人很容易试出银行卡密码;遇到陌生人敲门,不轻易打开防盗门,要在门后多方盘问,一定要养成先看猫眼后开门的习惯。
摩托车、电动车最好存放在有人看守的固定存车处;因为铅回收价格高,电动车的电池也容易成为小偷目标,所以电池盒的锁要注意质量,锁好车后,要开启防盗报警器。
抓住打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