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wang715 发表于 2014-7-31 16:25

定位理论思考

本帖最后由 空格 于 2014-8-5 11:33 编辑

经济战略是在企业所处环境中建立决定其地位的机遇与限制条件相匹配的桥梁,而定位理论则是构建这座桥梁的基石。它对组织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毕竟在一个既定的行业中,其价值链上分配的利润存在不均衡性,以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和稳定资金链为目标的企业需要在短时期内让既定投资者和潜在投资人“见证”其潜在的增长潜力,必然要求企业的准确科学的定位。大凡成功定位的企业,如经实施“数一数二战略”后的通用、致力于芯片设计的英特尔,完全有能力抵御现存及潜在的市场竞争者,牢牢控制着价值链上的至高端,获得丰厚的企业利润。同时,这些利润反过来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资源存储库,为企业的实现规模效应和巩固市场地位奠定基础。定位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一如理想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性,这不免让人联想到网上流传一时的哲言,“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然而,正如当前喧嚣在管理丛林——战略管理中那句经典名言“现代的管理不再是对变化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变化来管理”所描述的社会一样,难道加快的速度已经抛弃定位理论了吗?与此,将其引入人生哲学,是否它的效用依然如初呢?
工具学的箴言“每一种工具都有优点和缺点”,而定位理论也不过是企业发展、人生轮回中的一种指导性的工具。倘若要想成功运用工具,便需要了解每一种工具各方面的效用,然后,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创造性地将其适当的组合应用。为此,定位理论同样要求我们对其应用的合理性,绝不能“一叶障目”式的井底观天。
面对定位理论遭遇到现在速度威逼的尴尬局面,采取溯本清源的措施,从其最深处探寻深层次原因——定位的形成。作为生活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人或组织,我们无时无刻都受到外界信息源的影响,进而形成对某一事物的偏见及感性认识,从而不得不影响到对自我或组织的定位。正如认知心理学中所讲,“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我们接受了那些自以为是真实的论断,尽管它们可能并非如此”,可是,这种影响并不一无是处,外界信息所带来的庞大信息量虽经过我们的主观加工,但却增强了我们做出正确定位的可能性,这或许也是强调学习型社会及混沌组织的原因吧!外界的信息渠道真得能帮助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吗?
对此,我产生了质疑,因为信息量越大,选择越多,自己就会更加困惑,仿佛行走到十字路口,我们不知道到底向何处前行,恐怕这也是为何在企业资金分析中采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原因!每个企业或个人都受到信息的困扰,正像平日生活中充满各种诱惑,这使我不得不对自己的定位一而再、再而三的计量持续下去,其中,最无奈的莫过于两个阶段有过截然相反的两种错误的性格定位。而企业也时常受到虚假信息的迫害,金融市场上散户们由于企业的虚假销售业绩的披露而进行投资定位,结果反而被庄家套牢,这种外界的信息影响屡见不鲜。或许依靠阅历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的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混沌中凝结出自我感觉最合适的定位,企业也可以在反复的投资跌宕中积累经验而进行了所谓的“科学定位”,可是这种定位会给我们自己和企业带来梦寐以求的结果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定位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