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通江趣闻 说乡下赶场
赶场,在我们通江乡下又叫上街,也有叫赶集。赶场日,一个乡镇隔3差5就有一个赶场日子,便于商家和购物者集中交易。如瓦室镇的赶场日是逢1、4、7,兴隆是3、6、9,毛浴是2、5、8。
在清朝时候,我们通江赶场还按十二生肖计算,哪个时候还有一年一次的庙会.
每到市期(赶场日)那一天,街上商铺密集,百货皆聚,应有尽有,老百姓背着背篓,三五成群地从远远近近街村落赶来,有的出卖自己吃不完的蔬菜瓜果,有的买进自家所需的日用品,也有的趁赶场日约亲友办些事,看热闹也不少。
(下图是瓦室镇草街子赶场日景象)
小时候,每逢赶场日,最期盼的就是爸爸妈妈从街上带回家的馍馍。还记得,爸爸妈妈如果需要上街买卖东西,都会早早起床,拿着头天晚上在火坑烧的火烧馍,背着背篓,背篓里装着必不可少的柏皮火把。
每次,爸爸妈妈都靠火把照明,顶着夜色赶场回家。我们家离瓦室,毛浴都有23公里左右, 哪个时候没有车,全靠走路,背篓里还有买卖的东西,早出晚归也是必然。
改革开放,大部分村民都外出务工,街上一度萧条不少。但是,赶场日一直没有在老百姓心中抹掉。随着返乡创业的浪潮,一度消停的乡镇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繁华景象。
上图摄于2018年5月7日瓦室街道
铁佛也是赶的双号,我娘家住在纳溪口对面,平昌的人每到逢集的头一天晚上就得过河赶到我们那边来寄宿,那些人带一大碗米,有时拿一把面条,来了就看谁家的门开着就去谁家住,还得吃一顿饭,有时来到我们家,我出自内心是不欢迎,爸妈就常对我讲,出门人很为难,别人是迫不得已才来这边住的,叫我别不高兴。后来就成了习惯,只有勉强接待。从我们家里走到铁佛要三小时,来回就是一天的时间,,回来了脚要痛好几天。
陪伴我长大的家乡,满满的回忆
心肝宝贝 发表于 2018-5-8 18:37
这个街有点像我们三溪样,三溪赶双号,我们小那时赶场天从下面晒坝到上街中学那一截那些人哟简直是打空手都 ...
三溪街道不大,三溪的人非常淳朴。
王玉华 发表于 2018-5-8 15:50
阅
希望留下你哪个地方的赶场图片或故事
心肝宝贝 发表于 2018-5-8 18:37
这个街有点像我们三溪样,三溪赶双号,我们小那时赶场天从下面晒坝到上街中学那一截那些人哟简直是打空手都 ...
你是三溪人吗?
阅
阅
欢迎朋友们留下你们哪个地方的赶场日子和故事在留言区。
快乐天使OK 发表于 2018-5-10 23:36
陪伴我长大的家乡,满满的回忆
都是快乐的源泉呀
书写乾坤 发表于 2018-5-11 00:43
都是快乐的源泉呀
的确如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