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说事】四川人,请大胆说起普通话
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四川人说普通话,虽然换上了普通话的音调,但发音里却有浓浓的川话味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川普。”“川普”虽然幽默,但常常在交流时,给日常生活带来麻烦,甚至误解。四川人说普通话真那么难吗?有没有学习诀窍?本周是第1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晚报记者多方打探,同你一起聊聊关于普通话的那些事儿。个例:椒盐普通话辅导孩子尽出错
“塔塔(地方)、咔咔头(缝隙里)、灰机(飞机)、Sha午(午饭)、吹壳子(聊天)、下盘(下次)……”巴中普通话中夹杂着不少这样的方言。这些方言在巴中人听起来不足为奇,对外地人来说却堪称外星语。陈先生是山西人,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近日,他来到巴人广场某服装店买衣服,买完东西离店时,服务员用一口川普说:“帅哥(guō),下次(pán)再来照顾生意哈。”陈先生听了,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家住通佛路的田女士说,以前,每天晚上给女儿辅导语文功课是一件特让她虐心的事情。“记得在她中考前,每晚都有听写词语的作业,我就给她念读音。结果,我常常读不准,把惬意的“惬”(qiè)读成“xiè”,辅导的导(dǎo)读成了tǎo,颈椎的椎(zhuī)读成了zuī,女儿因此常听写错误。”田女士说,现在和女儿交流时,女儿常拿她的川普数落她,现在觉得学好普通话太重要了。
做生意的傅剑也因普通话而闹出了不少乌龙。一次别人准备给他汇款,问其账户姓名,他告诉对方是“傅剑”,对方立即问是“胡?古月胡的胡吗?”傅剑回复,“是傅(fú)不是胡(fú)”对方还是不懂。傅剑急了,嗓门提高了些,“错了错了,是师傅(fú),师傅的那个傅”。
专家:巴中人说普通话有三难
巴中人说普通话容易出现哪些误区呢?如何学好普通话?我市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高玉才说,巴中人说普通话有三难,即边鼻音、平翘舌、前后鼻音不分。巴中话本身几乎没有鼻音N这个音,它都发L这个音。平翘舌问题,巴中话里几乎不分平舌和翘舌。再一个,就是声母里头前后鼻韵的问题。巴中话里也几乎没有后鼻韵,都是前鼻韵。高玉才说,在其多年巴中普通话测试评委工作中,他发现普通话水平与生活环境和地理位置关系很大。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市,县城不如市区。在各县区中,又以平昌人说普通话最恼火,因为平昌毗邻达州,边鼻音的问题更为严重。
“要想学好普通话最重要的是敢说。”高玉才说,在外省人面前,四川人普通话无论说得多差,别人都不会嘲笑;相反,他们会觉得比说四川方言好懂些。其实,不仅四川人这样,其它地域的人说普通话时都带有本地口音。在该说普通话的场合,大胆说普通话,哪怕说错了也不要怕。也可参加巴中市语委办每年开展的普通话培训讲座,会有专业的老师对你的发音、气息等进行调整。也可多看多听CCTV、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广播本身就是以声动情的媒介,对于普通话有着严格的要求。练习普通话从模仿开始,慢慢摸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办法。
部门:加大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力度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文江邻告诉记者,我市目前共有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0所,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6所。巴中市实验小学作为我市唯一一所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规定学校师生在校期间必须说普通话,通过经典诵读、标语上墙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从小讲普通话的意识。
文江邻介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原则要求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要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对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公务员不作达标硬性要求,但鼓励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另外,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也对普通话做了硬性要求,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过二甲,其他科目老师必须过二乙。文江邻说,在继续推进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同时,今后将加大巴中农村地区的推普力度,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在政策等各方面适当向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倾斜,使推普工作进一步深入基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