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恶俗为何还不断绝?升学酒即将扑面而来
又是一年夏天到了,现实中数不清的请柬,微信上听不完的酒席通知,最低五百,上不封顶。不给,要担心东道主见面的冷眼,朋友们的冷嘲热讽,给了又要对着自己所剩无几的工资卡唉声叹气。为什么平昌人这么爱办酒席?我想大部分还是一个字:钱!平昌的酒席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产业链,结婚可以借新人之喜大敛一把,孩子考上大学可以借一张可有可无的录取通知书大收钱财,甚至亲人去世也可以借着其未寒的尸骨从中捞最后一桶金。不是结婚,升学,丧事都是为了表达对东道主的或喜悦,或安慰之情吗?为什么现在都成了敛财的工具?一些人为了办酒席不择手段,各种借口。打着所谓“人情”。若人情至此,那未免也太让人心冷了。又有人说,随份子的习俗古已有之,这么多年下来难道不对吗?我想说:从来如此,便对吗?陋习!什么古已有之,不过是封建时代残留的渣滓罢了。打着所谓“人情”的旗号,随份子的多少也是公开的秘密。不送,便开始揣揣不安了,“这可是人情啊,做人不能不要脸,借钱也要还!”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若没了第一次的恶主意,哪来这么多所谓的“人情”。省内其他城市不清楚,单就巴中,成都来看,这种风气便不能如此兴盛。事在人为,或许我们该思考思考自身思想的问题了。所谓真正的人情,真正的“关系到位”并不是那五百一千块就能代表的,几件意义深重的小礼物,从远方赶回来赴宴的风尘仆仆,都是真情意的表现。而现在在酒席上三四十桌,凭心而论,有几个是经常来往的?甚至有些人不翻礼簿都记不起名字。或许我这一番话动了某些人的蛋糕,但我想,这种歪风邪气是时候该制止了。但就这一现象牵动着大部分平昌人的利益,并习以为常来看,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第八条 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不准有下列行为:
(三)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借机敛财;
第十三条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本准则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觉得,不论是公务员还是普通人都应该遵守这样的规则,所谓“送情”,看关系和自己的自身条件挑选几件礼物即可,办酒席的人也无须大张旗鼓来表示自己的喜悦之情,邀三两好友小聚一下便行。很多时候,平昌还是很迫切的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也并不是只有钱才能维系着关系的。 支持帖主观点,平昌就是这一丑陋习俗永远得不到政府治理,并且有些官员还带头操办。悲哀啊
我觉得,你要是收了别人的,那就该还。没有收别人的,找个理由不去就行了。平昌大多数还是尊崇礼尚往来。只是个别人一两年老是办酒席。弄的人很烦。
看来楼主不想还礼了
清华北大可以摆几桌,考两三百分也要办席,羞死你那先人。。。
说着能解决问题?冷眼?
欠情就去还,扯平莫去惹,喊我我不去。
退休酒 当兵酒 二胎酒 假房子酒 生日酒 二婚酒 了解一下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说真的,在平昌居住,一年下来不吃掉几万块钱的酒席钱,走出去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平昌人。
唉,三年不过事,亏一大截
红喜白事,第一胎满月酒,这三种应该办,其他的一律统统滚蛋。
赞!
礼尚往来没有错,婚丧嫁娶是应该的。其他的借机敛财手段应坚决抵制。
现在平昌的媒人钱也不得了了,聘礼首饰媒人钱红包钱还有酒席。越来越夸张了。
收了别人的应该还,家里有事没人来凑热闹也不好吧。事情太多的也应该注意一下吧!
摆酒席可以,但不能以此借口敛财。
没意思?
学酒马上又要来了,不管烤的啥子,先办一下再说。
已经是社会风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