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告诉我们:我们能控制的,永远只有自己
闫妮饰演的王胜男,和张嘉译饰演的林大为,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片段里的内容就是这两人的一次吵架。争吵开始,王胜男就开始炮轰林大为的种种“缺点”,比如挤牙膏从中间挤,袜子底裤几天都不带换的,用过的毛巾从来都不拧干,滴的满厕所都是水,起床不叠被子,吃饭还吧唧嘴。
种种控诉都表明,两人的矛盾由来已久。
本来我以为这时候,林大为也要开始炮轰王胜男,因为作为观众来看,王胜男也存在很多问题。
可这时候,林大为却说了一句:“我承认我有问题,但是你身上就没有问题吗?为什么我就看不见呢?”
让在一旁看着的你,都想忍不住就笑出声来。
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像闫妮一样,不管是在亲密关系中,还是在与人交往时,总是习惯性想要改变别人。
看到别人的问题,便总想要去纠正别人,可是最后的结果却往往是,我们不仅没有改变别人,还把自己和别人都弄得很不开心。
生活中遇到让自己不满意的事,很多人也总希望他人改变来满足自己。
比如,另一半喜欢安静,却非要嫌弃他不懂交际,逼他出去交际;孩子喜欢交朋友,父母却嫌他太闹腾,于是便勒令他每天在家待着看书;另一半喜欢打游戏,自己喜欢看书,就非要让他少打游戏,多看书。
当他们没有按照我们理想的轨迹行动,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生气和憋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是争吵,争执,生气。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最多能影响一个人,但永远无法改变一个人,除非他自己也想要改变。
如果不是本人想要改变,再亲密的人也很难改变一个人,因为支撑一个人所有行动的,终究是他自己的想法。
所以啊,永远别期待能改变一个人,因为当我们抱有这样的想法,就注定要承担期待落空所带来的失望与愤怒。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只有我们自己。
所以,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果别人能顺从我们的心意改变,自然最好。
但若是很难改变,我们也不用为难自己,如果能忍受,就调节自己的情绪,或者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如果不能忍受,就果断远离这些让人不开心的人和事。
最可怕的是,一方面舍不得离开,另一方面内心又忍不住生闷气,拧巴自己。
比如,妻子习惯吃完饭马上收拾餐桌,可丈夫却喜欢吃完再坐一会,打盘游戏再去洗碗。
于是妻子便怒气冲冲地盯着他,看着脏乱的餐桌,满眼的看不惯,心里细数丈夫以往的种种拖延罪过,然后在某一个瞬间,突然爆发。
何必呢?碗等一会洗,并不会就让我们的家变得脏乱不堪,也不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既然丈夫打完一盘游戏就会去洗碗,我们又何必纠结这一盘游戏的时间差呢?反之,如果因为这点事,让两人起了争执,才是真的不值当。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学会接受某些真相,控制我们能控制的,对于那些我们不能控制的,也最好调整心态。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按照我们喜欢的方式去运转,我们身边的人,也很少会按照我们心仪的方式去生活。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要委屈自己,只是生活远比想象的复杂,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它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与它和谐共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