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巴中这777人!器官捐献志愿者
公民自愿逝世后捐献器官和遗体,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最崇高的体现。随着人们对世俗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世后捐献器官、遗体,将生命延续下去,将爱心传递下去!
9月17日,对于68岁的陈顺华老人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天,萦绕在他心中多年的志愿捐献器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恩阳区红十字会,他成功地填完了《登记表》。
“十年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了。”家住恩阳区明阳镇五郎村三组的陈顺华告诉记者。那时候,他时常看到捐献眼角膜、捐献遗体的新闻。“捐献遗体可以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贡献,捐献眼角膜能给人带去光明,觉得那是一件很高尚、很有意义的事情。”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加入到志愿捐献的行列中,希望能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对社会作出“最后回报”,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由于对志愿捐献的方式以及流程不了解,2012年从深圳回到巴中后,陈顺华开始四处打听咨询。
今年9月,听说在恩阳区红十字会可以进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消息后,他立即进行联系。9月17日,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陈顺华如愿登记了个人信息,拿到了志愿登记证书。
“我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志愿捐献器官就是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陈顺华说。巴中777人迈入器官志愿捐献行列
像陈顺华一样,我市志愿捐献人体器官的人越来越多。1巴中首位捐献眼角膜志愿者“本人自愿将一双眼角膜捐献给人类,亲人和其他人无权干涉,希望照我的意愿办理。”2010年6月23日,身患重病的巴州区鼎山镇康民村农民汪德全托人写下遗嘱,表示去世后将捐献自己的一对眼角膜,帮助他人重见光明。2巴中市首例遗体捐献者2017年5月8日晚,身患平滑肌瘤癌症的46岁王桂兰不幸离世。在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其丈夫洪升建帮助她完成了角膜捐献。5月9日上午,在追悼会结束后,家人帮她完成又一承诺:捐赠遗体。
据市红十字会赈济部负责人罗实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9例眼角膜捐献、1例遗体捐献、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另一例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正在进行捐献前的体检工作。“如果捐献成功,将为一名白血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前来咨询登记志愿捐献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尤以老年人居多。”罗实说,除了已经成功捐献的志愿者外,截至今年9月30日,我市已有777人完成志愿捐献器官的网上登记。志愿捐献登记方式:现场登记:捐献志愿者本人或亲属持身份证件到市红十字会填写《登记表》,由工作人员帮助完成网上登记。
网上登记:志愿者登录“中国人体和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登记。
微信登记:志愿者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官网首页进入“志愿登记”完成登记。
上门登记:如遇志愿登记者行动不便或委托无人,可通过邮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或工作人员以上门协助的方式完成登记。
来源/巴中日报 满满的正能量,为他们点赞
已登记多年
红十字?郭美美?嗯
很多年前就有这种想法,但不知道头绪,该怎么做
功德无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