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赶场有这样的一个人——长坝七旬村医
本帖最后由 光雾山的山 于 2015-8-21 09:34 编辑在长坝村卫生室,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为乡亲们把脉问诊,他就是村医张仕庄。今年74岁的他,在村卫生室已经干了50年。
回忆起从医的初衷,张仕庄倍感心酸。在他三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因病无人医治而去世。他深谙农村缺医少药的苦楚,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医生。1963年,张仕庄拜南江著名老中医为师,开始了学医生涯。为提高业务水平,他很快熟读了《寿世保元》《伤寒论》《温病学》等古医籍。看到张仕庄如此努力,师父十分喜欢他,带着他到大河区医院参加临床实践,还带他到南江卫校参加培训。
1965年,张仕庄正式走上村医岗位。从此,他成了一名下田拿锄头,上田拿针筒,身背红药箱,出诊走四方的赤脚医生。时至今日,尽管已年逾古稀,张仕庄还是丢不下干了半辈子的事。他说:“农村很多地方比较偏远,乡亲们看病比较难,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病痛,我感觉很有价值。”张仕庄深知农民挣钱的辛苦,他在给每一位病人用药时都要反复思量,开出的药既能治病又省钱。“能吃药片绝不打针,能打针绝不静脉点滴,能一块钱治好的绝不用一块一。”
行医50年,张仕庄已记不清治过多少病人,但是他却知道每一户村民的位置,家里人得过什么病,这些都是他用脚走出来的。
有一次,村民刘跃义的孩子久患中耳炎,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因无钱医治,家人准备放弃了。张仕庄得知后,将孩子抱到自己家里,每天坚持给孩子打针输液喂中药,并给孩子洗衣喂饭换床单。一个月后,患儿的命终于保住了。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虽然治不了大病,可我一到,病人心里就有底了。”张仕庄说道,乡村医生就是“全科大夫”,这些年来,他担负着当地的内、外、妇、儿科和传染防治、妇幼保健等各项工作。不仅长坝村的人找他看病,附近村子的人也来找他看病。
关路乡熊岭村4社离张仕庄的村卫生室有50多公里。1971年6月的一天,该社村民任忠秀1岁的儿子高热抽风,丈夫又在外地工作,张仕庄得知消息的时候天已黑透。在赶去的路上,他不小心跌落到一丈多深的大水沟里,上下门牙被折断在口腔内,鲜血直流。他顾不得疼痛,起身用手扳正门牙继续赶路。到达任忠秀家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治疗,孩子的病情终于得到缓解。
50年来,张仕庄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全部奉献给了村医这个岗位。年轻时,村里的同龄人都出去打工了,经济条件有了好转,可张仕庄一直坚守在村卫生所。当问他为什么不出去打工赚更多的钱时,他回答说,当医生是自己从小的愿望,在村里干了这么多年,他走了村里就没有医生了,实在是舍不得。
离病人最近,离名利最远,拿着微薄的工资,行医、种地、照顾家人,这是张仕庄生活的真实写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有人生病,他就会尽快赶过去,哪怕刮风下雨、夜半三更。随着年纪增大,张仕庄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儿女早就劝他退休,他却说村卫生所
其其实这些事情是靠张老师自己的毅力,他坚持走完每一步就是一个我们应该效仿的榜样,一生都为了医学界奉献了这么多,然而他却淡泊名利的,张老师榜样,100个赞 真的假的哦…… 其实这就是在作秀,想出名嘛,现在的这个社会谁不爱名利?真是的 现在有想陶渊明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每一个人都已自己爱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他的坚持,成就了他的梦想, 安全套 发表于 2015-8-21 09: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这就是在作秀,想出名嘛,现在的这个社会谁不爱名利?真是的
七十几的人还修要做秀吗?
无论是不是作秀 这样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足够多的正能量 放歌夕阳 发表于 2015-8-22 10:03
无论是不是作秀 这样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足够多的正能量
说得对 井坝好不瞎说了很多
具我所知没有这么大公无私、爱岗敬业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