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成立首个村级党总支 河西三村抱团发展
今年4月23日,通江县铁佛镇河西三村(熨斗山村、黄嘴头村、小岭子村)党总支成立,这是通江县成立的首个村级党总支。河西三村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开启了抱团发展的新模式。如今,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进巴山新居建设
党总支成立后,积极推进巴山新居建设。通过实地勘察、科学规划、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以小岭子村为中心村的巴山新居建设方案,并于10月下旬正式动工建设。在功能上,小岭子中心村建设涵盖了村民住房、水、电、气、路、银行网点、学校、卫生院和便民服务室等各个方面。在对象上,充分考虑了洪水淹没区、地质灾害区、高寒山区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危旧房等不同类型农户的刚性需求,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避让搬迁和危旧房改造等方面的资金,让这些对象户都原意搬、搬得起。
“我家房子是危房,但由于资金不足,一直无力新建住房,现在好了,小岭子中心村修巴山新居,对我们这些贫困户有政策补助,我家可以搬进新房子了。”小岭子村村民郭红说。
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李先奇是黄嘴头村村民,经过多年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资金,是当地老百姓眼中的致富能人。河西三村党总支成立后,与李先奇取得联系并成功让其返乡创业。
李先奇了解到生态绿色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于是将创业项目定为打造以种养业为主的生态农场。在党总支和村两委的帮助下,李先奇很快就完成了土地流转、园地建设和引种工作。“我们农场主要种植琯溪蜜柚,同时在柚子林养殖旧院黑鸡。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农场规模,把产业做大做强。”李先奇兴致勃勃地介绍着他的农场。
在河西三村,和李先奇一样回乡创业,积极探索致富新门路的村民还有很多。同村的宋振东正在建设年出栏育肥猪可达2000头的养猪场;小岭子村的龚克现种植了400亩枇杷;熨斗山村的刘林创办了巴山养牛场,养了100多头黄牛……
发展生态产业助农增收
为了解决传统农业增收困难等问题,河西三村党总支决定在熨斗山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对土地资源实施统一规划、科学利用,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为农民收入长期增长提供持续新动力。经过考察,决定在熨斗山村种植青花椒。
为了保证青花椒移植成活率,党总支还聘请了青花椒栽植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点对点指导。
据了解,此次统一规划栽植的青花椒幼苗达4500多亩、540000余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