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广纳镇广水洞村“第一书记”建便民卡
“老乡,你好,我是县卫生执法大队选派到咱们村的‘第一书记’,这是咱们村的便民联系卡,有啥问题需要帮助时,随时都可以联系我!”周勇昊一边说着,一边双手递给乡亲们卡片。一张小小的便民卡,成了通江县广纳镇广水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勇昊与群众的见面礼。在他得知被选派到广水洞村驻村扶贫后,为在第一时间走近群众、贴近群众,做好群众基层工作,周勇昊想了许许多多的主意和点子。在学习借鉴和查阅资料时,看到《人民日报》对驻村“第一书记”有一条这样的评论: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关键是要“下得去,待得住,找得着”。那么首先,就从“找得着”做起。先做到让老百姓找得着,才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于是在工作之余,他亲自设计板式,动手制作了广水洞村便民卡式样,并印刷了500余张。
“不干就不干,干就要干出样子,要真正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他走门串户发放便民卡时,心里头始终这么念着。卡片两面标明了“第一书记”的姓名、联系电话、QQ号码,为的就是让老百姓第一时间能联系到他。自驻村以来,发放“第一书记”服务便民卡有100余张,小小卡片架起了驻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一天中午,周勇昊接到了一个电话,这是广水洞村村民王于敏打来的,他说看到了周勇昊发的便民联系卡,心里有一些疑惑,想打个电话过来咨询下。王于敏说因为自己年龄较大,不太清楚贫困户评选的流程和标准,想咨询一下村里的贫困户是如何评出来的,自己符不符合拿低保的条件,他在看到了便民卡之后,让孩子打电话过来问一问。周勇昊得知此种情况,立即与村书记王仕良赶到王于敏的家中,就其存在的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也了解了王于敏家中的实际情况,对其贫困原因和现实情况做了登记并建档。这对以后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开展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没想到一张小小的便民卡,能承载这么大的意义和责任。
之后,周勇昊就群众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信息、网上QQ消息等,进行了汇总与登记,就村民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题会议,对村民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就各户实际情况给予了分析和对策。在便民卡的连接下,群众的问题得到了回复和解答,村委干部对百姓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致贫原因分析、扶贫档案建立、扶贫对策研究等一系列的工作顺其开展,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真真正正的架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这座“连心桥”,有效增进了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成了改善干群关系的“听诊器”,村党支部通过便民卡,反馈的群众意愿,建立起了专项会议机制,听取村上便民服务事项办理情况,将重大疑难问题列为督办事项,确保民生政策的宣传与贯彻,保证为民服务事项落到实处,大大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落实了扶贫要求。
自发放便民卡以来,村上20余名村民先后通过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具体咨询相关事项。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要出发,便民卡切实发挥了言民声,传民情,解民忧,办民事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把老百姓的呼声、愿望、疾苦、期待及时有效地反映上来,大大提高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第一时间,驻村“第一书记”赢得了干群认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