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四讲四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快板说唱、山歌联唱、器乐演奏、秧歌舞……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的精彩节目陆续上演;削土豆皮、水果套袋、嫁接果苗等农业生活技能比拼开赛,一名名“泥腿子”专家纷纷亮出拿手绝活。1月1日,新年第一天,在通江县诺江镇厍洪村“四讲四赛”活动现场,丰富多彩的形式、热闹非凡的场景,犹如一场农村版的“综艺大观”。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宜居指数和农民幸福指数,通江县通过深入实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科技知识等“四项宣讲”和赛知识、赛才艺、赛品行、赛技能等“四赛活动”,并不断向村级、边远山村、农家院户延伸,实现了农业科技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群众幸福指数、社会满意度等“四大提升”,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了美丽乡村。
赛知识
“四项宣讲”掀起学习热潮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二孩政策有什么新规定?”
“去年大家的林产、房产、土地都给确权颁证了,这些证除了作为权属证明外,还有什么用途?”
2015年11月26日,在通江县高明新区城西村“四项宣讲”暨村民运动会现场知识竞赛环节,主持人刚把题目说完,台下观众纷纷举手抢答。
今年60多岁的李秀莲一连回答正确了3道题目,赢得了3件奖品。“我把乡上发的《村民百事通》看了好几遍,还让儿子找了不少资料,看了好几天,记得八九不离十了。”
“通过知识竞赛我才知道原来林产证可以抵押贷款。”村民李蓉说,她正在为缺乏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犯愁。
“以前的宣讲方式,台上的人讲得津津有味,台下的人听得呵欠连天。”参加过多次宣讲的通江县委宣传部理论科干部何睿说,“现在的宣讲,内容设置上更接地气,全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项宣讲”按照群众“缺什么讲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的原则,讲重大会议精神、惠民政策、文明礼仪、安全常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同时还紧密结合乡情、村情、家情,指导群众发展现代新型农业产业、特色生态庭院经济。
除了组建县委宣讲团、成立干部宣讲小分队进村入户宣讲外,通江县还将相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健康知识、安全常识编辑成《村民百事通》,制成精彩的视频资料,供村民观看;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创编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歌舞、快板等,将相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融入其中,让老百姓更乐于接受。如《小品》吃酒,不仅讽刺了以借酒席敛财的不良现象,还将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内容巧妙涵盖其中。
“知识竞赛让‘四项宣讲’由灌输式宣讲变为多种形式宣讲结合,群众参与积极性更高,效果更好。”通江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广大群众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让重要会议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民政策、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等真正“住”进群众心里。
赛品行
评“身边好人”弘扬正能量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景祥俊……如何用这些典型榜样传递正能量,引领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通江县开展了“身边好人”评选活动。
11月6日,在民胜镇鹦鸽嘴村,经过村民投票,2015年第三季度“身边好人扮靓巴山新居”评选结果出炉,5名村民分获“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勤俭节约”好人称号。
像这样的评选活动,已在通江县普遍开展。广大群众在推举过程中,也在身边好人的带动下,潜移默化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并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学习效应。这成为了通江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如今,通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永不走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科技带头人、群众工作队”队伍中去。
赛技能
趣味运动会促进健康和谐
4对婆媳挽起袖子,左手拿土豆,右手拿削皮刀,随着右手利索地一动,“嘶”的一声,一片条状的黄色土豆皮便应声滑落,眨眼之间,一颗土豆便褪去了黄色的表皮。这是2015年12月15日,回林乡双山村村民趣味运动会上,婆媳齐心削土豆皮的比赛场景。
为了让运动会更加有趣味,不少乡镇紧密结合乡情、村情和人文历史,在节目设置上更加下功夫。王坪村是著名的红军村,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曾设立于此,因此设立了“抢运军粮”和“救护伤员”等具备“红味”的节目;贾家梁村、渠江村是知名的乡村旅游村,于是开展了厨艺大比拼……不少乡镇还向群众征集运动项目创意。
如今,通江的乡村掀起了一阵运动风。高明新区城西村、沙溪镇、诺江镇、东山乡、长坪乡、沙坪乡……一个个乡镇、村落纷纷举办趣味运动会。不少夫妻、婆媳、家庭、村组还对照比赛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
赛才艺
激发农村文化一池春水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11月26日,在通江县高明新区城西村,一曲轻柔悠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现场上千名观众。这是该村举行的“四项宣讲”向村级延伸暨村民运动会的开场文艺演出。县文化馆送来了2个极具现代感的文化节目,其余的8个节目则是由村民自编自演,包括快板、歌舞、小品等多种类型。村民由“庄稼人”变身为“文艺人”,精彩的节目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好!”“再来一个!”喝彩声此起彼伏。
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泥溪乡梨园坝村10多名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搜集整理的《山歌联唱》,不仅让前去旅游的游客沉醉,还在全县新农村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并亮相成都国际非遗节;永安镇几位农民创编的小品《吃酒》、花鼓戏《反腐倡廉》、群口快板《群众文化暖人心》等节目在全县巡演;广纳镇群众文艺队编排了100多个节目,每逢节假日就开展文艺活动……
这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让一批老的传统文化传承人“重出江湖”,一批新的文艺传承人“粉墨登场”。这些自编自创的节目走出通江,走向全国,向人们展示通江农村文化的魅力。
来源:巴中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