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竟是有毒食品已“畅销”三年了。
本帖最后由 光雾山的山 于 2016-7-26 10:48 编辑民警在熟食黑加工点介绍犯罪嫌疑人制作熟食的过程。
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竟来自臭气熏天、苍蝇遍布的黑窝点;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化身“佐料”。辽宁营口警方近日破获系列有毒食品案件,近亿元工业明胶流向8省数百市县,制成的有毒食品竟“畅销”三年。
●案情
>>工业明胶成香肠“佐料” 涉案总金额近亿元
在辽宁营口市一处不到300平方米的简陋院落中,窗户全部被塑料布封死,院内三口铝锅,工业明胶、亚硝酸盐、工业大粒盐装在白色塑料袋内,堆在一侧。
每天凌晨,院内都会支起柴火烧制,铝锅内肉皮翻腾,臭气熏天,香肠、凉皮等半成品出炉后,被放入污渍遍布的麻袋或白色塑料盒中,待冷却成型重新包装后被销往市场。
一周之内,营口警方先后查获了7个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窝点,收缴非法添加剂工业明胶3600公斤,工业用亚硝酸钠1公斤,复配水分保持剂2公斤,高强度建筑胶4公斤,毒香肠2135公斤,毒凉皮3562公斤,毒皮冻750公斤,收缴加工设备6套,初步统计涉案金额约260万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
>>8省数百个市区县“中招”
查获的工业明胶只是冰山一角。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些工业明胶大多来自吉林省通化市。2012年以来,当地的一个犯罪团伙以每吨1.5万元的价格购进数百吨工业明胶,换成食用明胶包装袋或无标志的白编织袋,加价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等8个省数百个市县(区)镇,仅辽宁就有9个城市“中招”。这些工业明胶大多被制成有毒有害食品,涉案总金额近亿元。
●链接
>>工业明胶被列入食品添加剂“黑名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明胶分为食用明胶、药用明胶、照相明胶、工业明胶。其中工业明胶被广泛应用于板材、家具、火柴、饲料、包装、造纸、纺织、丝绸、印染、印刷、陶瓷、石油、日化、涂料、冶金等行业的各种产品中,并在其中主要起增稠、稳定、凝聚、调和、上光、上浆、黏合、固水等作用。
在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工业明胶榜上有名。其中的有毒重金属铬容易进入人体,蓄积后有致癌性。
专家表示,工业明胶用肉眼很难分辨,铬等重金属一旦进入身体就容易沉淀在血液骨骼中,很难排出体外。
●追问
>>监管部门去哪了?
当地群众提出质疑,有毒有害食品“畅销”3年无人管,监管部门哪去了?
2013年以来,仅营口地区涉案犯罪嫌疑人就购入了5吨工业明胶,其中1.4吨被制作成数十万公斤有毒有害食品,销售到市场,且从未被查获。
据了解,这些黑窝点普遍没有工商营业资质,制作过程中排污等不符合环保要求,违规添加的工业原料严重违反食品安全要求。然而,营业3年来制作销售数十万公斤有毒有害食品,并没有受到相关处罚,看似“多头治理”,最后却沦为“没头治理”。
>>黑商贩为何铤而走险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安机关打击食品犯罪采取非常规行动,每年破获食品犯罪两万起左右,是前几年的几倍。
办案民警表示,与两三年前轰动全国的“毒胶囊”案相比,如今这些犯罪团伙作案手段更加隐蔽,间歇性、流动性强。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违法成本和获取暴利之间不成正比,一般罚款了事,判刑也短。造成这些“黑窝点”如同牛皮癣般顽固多现,有毒有害食品大肆流向市场。
律师吕海山认为,《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罚金的处罚力度,但刑罚力度仍不够。天津社科院张宝义等专家建议,应加大刑罚成本,提升基层监管能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你对此怎么看?
好吓人,现在的食品越来越不放心了。。。 这些加工厂太黑了,竟制作有毒食品,严惩~~ 净赚黑心钱,危害人们生命~ 现在都不知道吃啥是安全的了,也没见过那个去查这些,就晓得领工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