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醉美乡音》走进南江 探访南江民俗文化
本帖最后由 海绵宝宝丶沂诺 于 2016-9-19 15:28 编辑2016年9月8日,CCTV IP电视大众生活频道《醉美乡音》栏目组走进南江县,实地了解了当地背二歌、说春、爨坛戏及翻山铰子等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风民俗。
说春最早起源于商代武丁时期迎四方神的习俗,随后它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春倌在民居堂屋大门口进行的节令说唱活动,一般在农历十月小阳春后开始,次年春分左右结束。传统曲艺“春”是一种节令说唱习俗,有长达三、四千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川东北米仓山南坡、巴中阴灵山一带以及南江县朱公、黑滩两乡镇。说春位列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至今,说春的宗教色彩虽然已经完全消失。但说春传承人谭永立老人带给了栏目组精彩的说唱活动表演。
“爨坛戏”是流传于川东北古巴人集中居住的“巴渝地区”,米仓山南麓,巴中市南江县境内的一种传统戏剧,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文坛”和“武坛”之分。“文坛”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人们尊老爱幼、积德行善、勤劳耕织、尚文进取。“武坛”要求演员有极高的功底,单人赤脚踩在刀桥上演唱。
爨坛戏——“武坛”表演要用十几把大刀固定在特制的道具上,赤脚踩上刀锋,一边行走,一边表演。
既要顾及安全,又要兼顾表演,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但传承人李培勇游刃有余的行走在大刀上,表演功夫非常深厚。
唢呐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乡音,声音明亮粗狂,民间传统戏剧常用的乐器,在爨坛戏表演过程中作戏曲伴奏。
爨坛戏为人们带来精彩的表演背后有着许多人的艰辛付出,传承人李培勇就是其中一位,坐在幽静的小院中,言笑晏晏的为摄制组道出了关于“爨坛戏”的故事。 关于“爨坛戏”的文字资料少之又少,这说明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其实早在2013年南江县文化馆组织专业干部到流坝乡、杨坝镇等地对传统戏剧“爨坛戏”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对“爨坛戏”的基本内容、历史渊源、重要价值、濒危状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近五年的保护计划。 南江民俗文化丰富,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旅游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心中一段快乐美好的时光与记忆,CCTV《醉美乡音》栏目走进南江,把南江故事讲给世人,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南江的文化特色。
-------------------本信息来源于巴中生活网---------------------
几千年的文化我们是该多多宣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