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的阳光 发表于 2016-9-21 09:34

惊呆!在四川竟然有这样的山歌,赶超云南广西?本周六一起见证!


不知道你的记忆深处是否只有“老司机带带我,带我克昆明...”的云南山歌,或者是“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的广西山歌? 不管你以前怎样认为,今天小编要安利给你们的是与众不同的来自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的瓦屋山山歌。首先跟我一起来“涨姿势”。瓦屋山山歌是一种带哭腔的山歌,因为楚人和羌人有着亡国离家的共同命运,他们所创作的山歌或民歌都带有一种忧伤的哭声,听起来既有楚歌的韵味,又有羌人的音色。在唱法上,瓦屋山山歌有四种音调,“耶…喂…啊”均为山歌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常用字眼,“耶…喂…啊”都是哭腔较浓的声部,与川西北山歌(民歌)有很大的区别。瓦屋山山歌的历史起源相传2200多年前,秦始皇灭楚国后,将楚王之族被全部押送到严道古城(今洪雅瓦屋山下复兴村一带),楚人到达严道后,他们将先进的冶炼铜矿技术和文化传授给当地青衣羌人,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楚人与青衣羌人相互团结融合,组建家庭,繁衍后代。楚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亡国痛,青衣羌人有着离家别乡之愁,劳作之余他们面对王河东逝水,百感交集,编写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山歌,相互对唱诉说各自忧伤,楚羌两地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既有楚歌韵味,又有羌人音色的羌风楚韵--瓦屋山山歌。 现存的瓦屋山山歌现存“瓦屋山山歌”有《报门歌》、《打笋歌》、《送情歌》等300多首,多为楚人和当地青衣羌人的恋歌或情歌,主要反映楚羌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他们所创作的歌词主要是劳动歌,情歌往往是男、女对唱,也有独唱和众人齐唱。有反映楚羌人思念家乡的山歌,如“清早起来雾沉沉,误把树桩当成人。抱到树桩亲个嘴,过后想起好笑人……”也有反映楚羌人勤劳勇敢、劳苦艰辛的劳动歌,如《打笋歌》:“六月打笋笋不生,七月打笋笋上林,好吃不过摇尖笋,好耍不过跑山林……” 瓦屋山歌不像云南山歌一样出名,也不像广西山歌一样经典,但是历史悠久和文化价值却如出一辙。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上随便搜云南山歌都能搜出来,但是当小编搜索瓦屋山歌时却寥寥无几......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不要等到端午节被韩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开始去珍惜节日文化;不要等到孔夫子被韩国认为是韩国人才开始保护儒家文化;也不要等到瓦屋山山歌被时间湮灭才知道四川也有一种需要被保护的山歌。 你是不是在想那要怎样才能听到淳朴的瓦屋山山歌?这就对了,请看前方高能。

落雨流殇 发表于 2016-9-28 17:01

: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惊呆!在四川竟然有这样的山歌,赶超云南广西?本周六一起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