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法和防范常识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的手段不断翻新,我市不时有群众上当受骗,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为方便群众了解“电信诈骗”的惯用手法,掌握应对诈骗的方法,保障自身财产安全,公安机关现将“电信诈骗”犯罪常用的20种手法,以及防范该类诈骗的方法,整理如下,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
一、电信诈骗犯罪的常用手法 1、以涉嫌“洗钱、银行卡透支、包裹涉毒”等幌子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以“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群发手机信息或随机拨打电话,以你涉嫌“洗钱、银行卡恶意透支、包裹夹有毒品”并已经立案为名义,恐吓你把账户内存款转到其所谓的“安全账户”,接受监管,乘机转走款项。
2、虚构交通事故、急病等“紧急情况”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交警、医院医护人员、学校教职工等人员,打电话谎称你的亲属(比如在异地上学的孩子)遭遇车祸、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要求紧急汇款。
3、以购车退税或购房退税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房管、车管工作人员拨打电话,谎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税率要退还税金”,让你提供银行卡号,他会通过ATM机(自动柜员机)转账退还税款。当你到ATM机时,犯罪分子称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如果你按照他的电话指示操作,钱款会被乘机转走。
4、虚构“绑架”信息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给你打电话,称你的亲人(多数是孩子)被人绑架,电话中你会听到亲属大声呼救,要求速汇赎金。对方会给你提供一个账户,并且不让你挂电话,要求立即汇款,否则会“撕票”等等。
5、盗用QQ账号,以借款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种植木马等黑客手段,盗用他人QQ后,分别给这个QQ的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有的事先和QQ使用人视频聊天,获取视频信息,实施诈骗时播放使用人视频,以获取信任。
6、高薪招工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饭店、酒店等大型酒店高薪招收男女公关、保安”的短信广告。当你打电话报名时,告知到某一地点面试,以面试通过但必须交纳押金、办理健康证等名目,骗取你通过银行帐户汇款。
7、虚构重金求子、婚介等诈骗。
犯罪分子以短信或在报刊登载重金求子、婚姻介绍等信息,以交公证费、面试费、介绍费、买花篮等名义,让你向其提供的帐户上汇款。
8、冒充领导诈骗。
犯罪分子获知你身份后,冒充某领导(你不一定熟悉)谎称在某地出差生病、遭遇车祸、上级领导孩子结婚需要礼金、出国费用不好支出等急需用钱理由,让你马上汇款到其指定的账户上救急,事后归还。
9、网上“购物、购车票、购飞机票”诈骗。
犯罪分子在网上设置“钓鱼网站”,以假冒“淘宝”或提供虚假的网站链接,在你操作网银后,乘机盗取你的网银账号,转走你的钱财。
10、网络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在网上发布QQ中奖或网络游戏中奖的信息,要获得奖金必须先交纳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名目,要求你按照提示的步骤去做,诈骗你的汇款。
11、购物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发布超低价出售车辆、手机、电脑等信息,先诈骗货款,再以货物为走私物品被扣等原因,要求补“关税”、“手续费”、“运费”等,实施诈骗。
12、贷款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提供低息、无息贷款信息,当你联系时,犯罪分子会要求你向指定账户汇入“验资款”、“手续费”等,以诈骗钱财;或索要你的银行账户,层层设套窃取账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存款迅速转走。
13、中奖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大量群发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QQ号码中奖等信息,要求中奖人打“兑奖热线”电话,以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帐手续费”等为借口,诈骗钱财。
14、银行卡消费、银行转账短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发给你一个银行卡消费、转账或透支等内容的短信,当你电话“询问”时,几名犯罪分子分别扮演“银行工作人员”、“警察”、“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确定你卡上有资金后,会“忠告”你把钱转到所谓“安全账户”内,骗走钱财。
15、银行卡消磁转款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大量群发“我的银行卡消磁了,请把款转至我同事账户,账号*****”等类似信息,如果恰巧你要汇款,就可能上当受骗。
16、发布销售黑车、毒品、枪支、假发票、监听手机软件、复制SIM卡软件等信息实施诈骗。
你一旦与其联系,会被告知先汇款,真正的物品是不会得到的。
17、发布“网上招生”信息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家长“走后门”让孩子上大学的心理,在网上发布虚假招生信息,诈骗钱财。
18、“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说 “猜猜我是谁”,让人误以为是亲友,并将该陌生电话存入手机通讯录。骗取信任后,犯罪分子会再次给你打电话,以车祸、嫖娼被处理等为借口,骗取钱财。
19、以网络荐股、帮忙购买股票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以帮助选股票、买股票要付酬劳、收益分成为由,骗取汇款。
20、发布敲诈勒索的信息实施诈骗。
向手机用户发布“不想血光之灾”、“要你办的事没办好,请把钱退汇到XX账号”、“如不将钱汇到XX账户,则卸掉你的大腿”等内容信息,事主因害怕产生后果,往往主动向指定账户汇钱。
此外,还有冒充军人、冒充黑社会、借种生子、电话充值、购买二手车、“刮刮卡”、代练游戏等级诈骗等等。
二、 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常识
1、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贪图便宜,蒙受经济损失。 2、接到疑似诈骗的电话或短信,要核实对方身份。如果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绝对不能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请求公安机关帮助核实情况。 3、如果来电显示为“0019” 等开头的陌生号码,系从境外打来的电话,不要接听、不要回复。 4、不法分子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显示号码,你看到的来电显示所代表的地址或单位不一定真实,不要相信。 5、不要轻易尝试使用不熟悉的银行业务,比如ATM机转账或网上银行功能,如确有需要可咨询银行网点工作人员。 6、不要轻易泄漏你的银行卡密码,包括查询密码的声音。 7、犯罪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居多,请加强提防。 8、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不会打电话要求如何转账。遇有此类电话或短信,不要相信。 9、税务、财政部门对消费者进行退税,会通过电信、报刊等正规渠道发布权威公告,不会电话告知退税,也不会用普通手机号码发送短信。遇有此类电话或短信,不要相信。 10、如果掉入不法份子所设置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11、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易受骗群体要注意提醒。
二〇一四年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