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每年7月,随着大学毕业生离校, 学籍档案也陆续转回本地的人才交流中 心。据市人才交流中心数据统计,去年我市接收了1.6 万余份毕业生的学籍档案,预计今年将有近2万份档案转回本地。档案从学校寄出到可以查询经历了怎样的“旅程”?档案有哪些重要作用?
今年我市预计接收近2万份毕业生档案
昨(11)日上午,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办事 大厅地上堆满了大袋大袋的包裹,工作人员 正在“消化”处理。每年 7 月,大学毕业生的 学籍档案从全国各地陆续寄回市人才交流中 心,而工作人员则需要在两三个月内进行分 类、登记、录入……方便毕业生查询。 “每年7月到9月底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要把一万多份档案全部整理出来,登记造册方 便毕业生查询。”市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魏林 说,这项工作必须非常细心,稍不注意就可能造 成信息录入错误,导致毕业生查不到档案。 一个人每天要整理录入150多份档案。 “随着这些年大学扩招,我市的大学生 逐年增多,档案转回原籍的毕业生也越来越 多。”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李文龙说,每年有 上万份档案转回人才交流中心。据统计,去 年有1.6万余份档案转回本地,今年预计有近 2万份。
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档案分流到各个县区
李文龙介绍,为简化优化流动人员人事 档案管理,今年的毕业生档案将按属地管理 原则,对档案信息录入并分类整理后,移交 区(县)人才交流中心管理,方便毕业生就近 办理人事代理、提取档案等业务。李文龙解 释,毕业生查询档案仍然是通过市人才交流 中心。同时,因为档案数量庞大,整理录入需要时间,他建议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不急需 档案的情况下,可在10月后打电话查询档案 是否到达。 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可根据自身就业情 况等申请档案的去向,如寄到就业所在地人 才交流中心,而一般情况下则是转回原籍, 由人才交流中心保管,师范学校的师范生一 般保存在当地的教育部门。 “档案通过官方 渠道进行转移,一般是走机要件或邮政快 递,不接收自带档案。”李文龙介绍,为方便 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市人才交流中心今 年起将不再代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毕业 生的组织关系由市委组织部直接开介绍信 到区县委组织部并转入工作或生活所在地 社区(村)党支部。
不需要档案就不管? 应及时完善个人档案
“大学生档案是一个人从中学到大学的 学籍、入团入党、奖惩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 证明个人成长轨迹的依据。”李文龙提醒,档 案是升学、考试、出国政审、转正定级、职称评 审等方面的历史凭证,在需要时如果档案丢失 则会非常麻烦。因此,大学生毕业后,一定要确认档案是否转回到接收机构。另外,全省正在建设人才信息系统、省市两级管理、省市县三级使用,建成后,档案查询、报到、提档等 业务都可以在网上远程办理。 除了公招公考、参军入 伍等需要档案的情况,大部分人很少关心自己的档案。这样有影响吗?李文龙介绍,目前市 人才交流中心保存的毕业生档案有 10 万多份,其中很大一部分处于“无人问津”状态,其 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档案是个人成长的证 明,市民可带上平常在工作中取得的业绩、表 彰、奖励等相关资料,到人才交流中心将其及 时补充进档案。”李文龙说,内容越丰富、档案 越完善,对自己的成长、发展就更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