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曾被传 颂千年的古诗曾无数次击中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但可喜的是“客”最终回 到了自己的故乡。然而,70年前从巴中被抓走当壮丁,后来定居浙江的李书平却没 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此后,李书平的子孙从未忘记寻找家乡的亲人。1月9 日,在李书平去世40多年后,他的儿孙终于与巴中的亲人团聚。
一大家人团聚,在老家门前合影
上街卖东西遇抓壮丁 至死未归成最大遗憾 冬日的阳光落在巴州区枣林镇八字村,满眼金黄,与这午后的暖阳相比,让村民李开文等李家后人心里更加温暖的是,其父辈的后人从浙江来到巴中寻根问祖,这看似平常的相聚,却足足让他们等了70多年。 李家也算是八字村的大家族,当初有李书平、李书德、李光明三兄弟,然而上世纪 30年代,年仅 10 多岁的老大李书平上街卖蚊烟(自制的驱蚊产品),却没再回来,李家人伤心欲绝。后来辗转打听,才得知李书平被抓壮丁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要寻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在无尽的思念中,李书德、李光明两兄弟及父母均抱憾离世,但李家后人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亲人的寻找。 李书平的儿子李开林回忆,父亲上世纪40年代中期定居浙江,现在已去世40多年,在上世纪 60 年代,思念故土心切的李书平曾给家里写过信,却没有收到过回信。“真的太遗憾了,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父辈的三弟兄,没有等到相聚的这一天。”老二李书德的儿子李开文哽咽道,那样的年代和时局,曾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想想现在真是幸福多了。
亲人第一次通电话 还以为遇到了诈骗 虽然家中老人及父辈先后离世,但这并未阻碍李家后人寻祖认宗的步伐。李书平的孙子李文韬,年轻的他懂电脑,会利用网络,被家人寄予厚望。 “家里人只晓得巴中县、枣林村、八字湾这几个简单的信息。”李文韬在电话中告诉晚报记者,2017年上半年,他通过网络检索了枣林镇的电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上了枣林镇政府的工作人员。 “当初索要村上村干部的电话时,还被误认为是诈骗,后经解释,才得到了村民李开文的电话。” 李开文也说,当他接到李文韬的电话时,一看是外地号码,也误以为是诈骗电话,后经双方交流,发现真是一家人。从当初李书平被抓壮丁到子孙第一次和老家的人通上电话,足足相隔 70 多年。70 年来,不少李家亲人已经作古,想起这些,时间又是多么残酷无情,但可喜的是,他们的后代锲而不舍,终于踏上了回归故土的旅程。
跨越70年 家里来了浙江亲戚 经过两天两夜行程,来自浙江省湖州市长 兴县的李开林一行五人终于在1月9日抵达了 枣林镇八字村,一边是普通话,一边是四川话, 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的交流,一遍听不懂就再说 一遍,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李开林说,父亲育有四儿两女,子孙达四 五十人,而巴中这边的李书德、李光明的后人 也是枝繁叶茂,三家人后辈加起来有 100 多 人。1 月 9 日下午,李家人举行了颇具规模的 祭祖活动。 “我们现在年纪都逐渐大了,所以趁着还 方便的时候回来看一看,这次是 5 个人,以后 有机会回来的人会更多。”李开林说,虽然远 隔千山万水,但又有什么能阻挡亲情呢。 来源:巴中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