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中师毕业毅然回到家乡执教,17年如一日,把青春与热血播洒在偏远山村,用知识与爱心浇灌乡村孩子的心田。他,就是平昌县福申小学青年教师李宗川。 勇挑重担的排头兵 1994年,李宗川初中毕业。因家境贫寒,以务农为生的父亲希望他读师范,学成后回到家乡执教,用知识改变村里人的命运。李宗川顺应了父亲的意愿,于1997年8月进入平昌县福申小学工作。由于他勇于担当、乐于吃苦奉献,在做好初中一个班级的语文、历史、美术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兼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初中语文教研组长等职,大量的工作使他快速成长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排头兵、急先锋,啃下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 2008年,巴中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工作迎国检。这是一项繁琐浩大的工程,很多学校都抽调专职人员做该项工作。福申小学的校长征求了10多位教师的意见,决定由李宗川负责。李宗川得知后,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他说:“这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而且上级部门很重视,总要有人来做。” 接下来的日子,篮球场上看不到他的影子,吃饭时家人等到饭冷菜凉。“五加二”“白加黑”,他忘却家人,不顾身体。半年下来,胃病缠上了他,孩子的成绩也下降了!面对家人的埋怨,他笑称:“我还能这么拼命工作,证明我有存在的价值。” 福申小学“两基迎国检”这场硬仗,就这样被他以每天工作12小时的毅力和坚持拿下来了。功人不负有心人,“两基”工作验收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一心为公的好职工 福申乡距离平昌县城四十多公里,这几年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和乡村交通环境的改善,福申乡小学的老师陆续在城里买房,周末就不约而同地奔向县城生活。李宗川却是个例外,虽然几年前也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城里买了房,但他几乎没有在城里度过周末。回农村看父母,再到学校义务值班,作为一种习惯,陪伴他度过了一个个周末,近十年来,不曾改变过。 2012年7月13日傍晚,福申普降暴雨。放假没有回城的他躺在床上睡不着,想起白天路过学校背后靠山的公路旁那条长长的水沟被踏方堵塞的情景,他立马着急起来,要去现场看看。一旁的妻子愤愤道:“沟渠堵塞与你何干,更何况外面的风雨那么大,怎么出门嘛?!”他说,那条沟渠是山上洪水下泄的主要通道,如果不疏通,水冲进校园,下面的两个实验室就要遭殃了。 妻子无奈,只好陪他一起打着手电冒着雷雨去疏通沟渠。挥锄头、挖乱石、铲淤泥……眼看沟渠就要疏通时,一块石头滑落下来砸在他的手指上,顿时鲜血直流。李宗川没有停下来,他强忍着钻心的疼痛,用近乎麻木的手指握着锄头疏通了水沟,最终学校实验室逃过一劫。 爱岗敬业的好园丁 孤独、叛逆,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让这些长期与父母隔离的留守儿童在健康与温暖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李宗川长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像兄长抑或父母一般,陪着孩子们做作业、背诗文、打扫卫生、吃食堂、与孩子们交流谈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2014年5月14日晚,李宗川巡视到男生寝室时,发现周正同学不在床上睡觉,便来到厕所寻找,只见周正和几个外班学生正在那里“吞云吐雾”,偷偷吸烟。李宗川强压着心中怒火,把这群“厕所哥”请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并耐心地对他们引导教育,让他们意识到香烟对青少年健康以及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危害。最后周正及其余几名学生诚恳地向他道了歉,并表示以后再也不沾染不良习气。 十七年来,他所带的班级在升学考试中,升入重点中学人数均居当地同类学校首位,三次获得平昌县教学成果显著奖。2001年与2004年先后被评为县、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与“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辅导的学生作文《劳动的智慧让人幸福》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四川赛区三等奖,并在《今日中学生》杂志上发表。学生李彦伯参加的“2014我的一本课外书”读书演讲活动成功进入四川赛区决赛。(巴中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