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座座高楼的拔地崛起 巴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变得熟悉又陌生 几十年的发展 巴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 也带走了很多 曾经那些大街上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消失的巴中的-味道 泡桐、搅搅儿糖、泡耙...
不知不觉中 那些好吃娃儿小时候喜闻乐见的零食
已经只存在于大家的脑海中了
... 你是否也和小编一样, 经常路过街边摊 突然就很想念那些我们儿时每天吃的那些零食们?
搅搅糖儿 焦黄色的糖浆在两根竹签签儿中间拉起长长的丝~浓浓的麦芽糖香味慢慢散开,舌尖尝到的是丝滑润泽的香甜滋味~吃拉丝糖的乐趣便在于此,每次看到搅搅儿糖老板搅的时候都好想自己也去搅一哈!
泡桐 也是和炸米花差不多的机器做出来的,把玉米倒进机器里,不一会儿出来就变成一节一节的空心管子,甜甜的、香香的、脆脆的...小时候的必备零食!
棉花糖 竹签子悠悠地转啊转,竟然转出了一朵朵白云,甜甜的,软软的,放学后买一根,香甜感觉满溢心田,现在也有卖,形状和颜色都变得丰富了起来,但是再也没有童年的感觉。
袋装棒冰 小时候放学必买,一是因为便宜,二是因为好吃!小袋一毛,大袋两毛,在袋子的一个角边边咬一个小口子,慢慢吸允,就是普通的糖+水冻起的冰块儿~偶尔一些有色素,不知道为什么只有那么爱吃了,但现在已经完全销声匿迹了...
消失的巴中-声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老巴中的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 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
洪亮的吆喝声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擦皮孩,擦皮孩” 当年巴中娃儿都会模仿的“擦皮孩(鞋)啊~”的叫卖声,小时候总觉得擦皮鞋的箱子很神奇,小小的箱子装好多工具,不一会儿皮鞋变得干净亮堂了! “旧冰箱彩电洗衣机热水器拿来卖” “收废报纸壳~旧冰箱电视洗衣机热水器拿来卖~”小时候听到这个大家就会把平时存的瓶瓶罐罐、废报纸壳拿去卖。有的是拉着板车,有的是扁担加上几个尼龙口袋和几根绳子,总是装的很满,我一直担心掉下来! “豆花凉皮凉面酸辣粉儿~”
消失的巴中-职业
伴随着这些儿时记忆里的吆喝声消失 补锅匠、剃头匠、镶牙匠、 修表匠、皮鞋匠、编筐匠…… 这些老一代手艺人 逐渐消失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中
弹棉花 小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被褥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小时候有新被子盖也是很幸福的事!
磨刀匠 “磨剪~~子,菜刀~~~~",长吆喝似乎总会或近或远的响起。老大爷扛着一条板凳,上面有磨刀石,看他拿着菜刀在磨刀石上哗哗哗的来回磨着,不一会儿菜刀就像新的一样了。刀被磨的飞快!
剃头匠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修鞋匠,伞匠,配锁匠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曾经方便就能修补的东西,如今可能只有在巴中的老巷还有。 竹篾匠 竹编椅子···等各类生活用品,是以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更牢固、更卫生、更耐用的各种替代品取代了竹篾的位置,产量在降低,技术也在消失! 修表匠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
消失的巴中-庆典
每逢节庆,巴中街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 传统表演 吸引大量人群的目光,大家都一起围拢去看 笑呵呵的,那样的温暖总是让人怀念
些与一代人记忆有关的地方消失了 有多少怀念和追忆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剩下记忆 随着城市进程的推进
某些东西必将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我想,或许我们唯一能做的 就是别让他们也淹没在我们的记忆长河里
请一定要记住他们
|